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
在全球缺芯潮的影響下,芯片企業手里堆積的訂單越來越多,為緩解產能的緊張情況,全球芯片廠商無一不在“跑馬圈地”,大量建廠、擴產,試圖在這場缺芯潮中占得先機。然而隨著新設備的進場,半導體企業不得不面臨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。半導體芯片人才的增長速度并未實現與企業擴張同步,因此人才出現了巨大缺口。
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目前半導體行業的人才招聘,完全是“賣方市場”。 芯片人才的培養周期長,技術迭代快,像IC設計工程師、EDA軟件研發工程師、半導體模型開發等領域的人相當缺乏。
人才缺口25萬
據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(2019—2020年版)》(以下簡稱“《白皮書》”)測算:到2022年前后我國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74.45萬人左右,缺口巨大;目前從業者碩士及以上學歷僅占6.53%,有經驗的行業專家和應用技術研發人才嚴重不足。預計到2022年國內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的缺口將高達25萬。
《白皮書》指出,從當前產業發展態勢看,集成電路人才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。如我國領軍和高端人才緊缺,對人才吸引力不足、人才培養師資和實訓條件支撐不足,產教融合有待增強、集成電路企業之間挖角現象普遍,導致人才流動頻繁。
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,2021年(截至12月1日),國內僅芯片設計企業已經由2020年的2218家增長592家,達到了2810家,同比增長26.7%。
如此多的企業似雨后春筍般涌現,必然需要大量相關人員的填充。
然而,教育部數據顯示,2019年我國共有834萬名高校畢業生。據不完全統計,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畢業生規模在20萬左右,約占畢業生總數的2.39%,其中本科生的占比為69.35%,大專及以下的占比約為24.62%,碩士及以上占比僅為6.03%。
《白皮書》數據顯示,在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畢業生中,有2.58萬人進入本行業就業,即僅有12.92%的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畢業生選擇進入本行業就業。有25.89%的人進入互聯網、計算機、通信、IT等領域從業,其余流出的人才占比為61.19%。
據尚賢達獵頭資深半導體行業顧問團隊分析,造成芯片行業人才緊缺的原因主要是,2022年全球芯片需求將繼續增長。廠商規模增長,導致人員需求增多。
校招:一個“蘿卜”N個“坑”
前程無憂近日發布的《2022年春節后才市(指人才市場)供需行情》顯示,在60個大行業中,電子技術/半導體/集成電路行業的節后(2月7日~2月16日期間)新增崗位發布量(一個崗位可招聘多人)超過6.7萬個。
前程無憂方面表示,新老基建帶動電子技術/半導體/集成電路、計算機軟件、機械/設備/重工、建筑/建材/工程行業的人才需求,在開發和應用的兩端,從研發到生產,在人才質量和數量上都有著較大的增量缺口,節后招聘職位的發布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.0%。
尚賢達獵頭資深半導體行業顧問團隊指出,2022年伊始,國內芯片廠商就開啟了人才爭奪大戰。
首先,作為半導體重鎮的中國臺灣地區,臺積電和聯發科計劃2022年將雇傭超過10000名工程師,以支持其積極的擴張計劃并保持其技術優勢。
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,臺積電校招活動3月初正式啟動,因應業務成長與技術開發需求,2022年預計招募超過8000名新員工,其中,碩士畢業工程師平均年薪達200萬新臺幣(約合人民幣45萬元)。晶圓代工廠聯發科3月5日進行首場大學校園“征才”活動,因應長期營運成長、產能持續擴充,今年預計招募2000名人才。
在中國內地,華為海思對芯片和硬件人才的校招也已全面開始。小米更是在2021年提出在執行“手機×AIoT(智能物聯網)”的核心戰略,承諾加大投入研發力度,擴大研發團隊,小米集團創始人、CEO雷軍表示,繼去年招募5000名工程師后,今年將繼續維持這一招聘規模,再招募5000名優秀的工程師。
而2022年3月以來,除華為、小米外,家電廠商也闖入爭奪芯片人才的行列。據悉,近期,海信、康佳、創維也紛紛擴大半導體領域的人才招聘計劃。
“工作春節之前就已經敲定了,進入一家國內前三的半導體公司工作?!?一山東高校集成電路工程學院研究生李森(化名)對記者說道:“只要你的專業技能基本過關,基本上每天都有公司打電話過來問是不是感興趣,而且出價甚至一個比一個高,但已經簽了協議,沒辦法?!?/p>
當記者問其工作待遇情況時,他笑著向記者伸了5個手指(意指年薪50萬元),并對記者說道:“自己只能算中等水平,像在學校期間得過獎的,拿的更多?!?/p>
除國內外,國際上的人才爭奪也愈演愈烈。美國為振興本土半導體制造業推出了囊括52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(CHIPS ACT),然而根據美國智庫“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”(CSET) 統計,實現該芯片法案計劃可能面臨當地的芯片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,報告預估至少需從美國以外引進3500名經驗豐富的高技能芯片人才,并建議美國政府應制定政策從中國臺灣地區與韓國引進相關人才。
社招:加薪跳槽
除了校招應屆畢業生外,集成電路相關企業也將目光鎖定在“挖角”上。
據科銳國際發布的《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(2021)》數據,芯片設計工程師當下年薪在60萬元~120萬元間,跳槽可能加薪10%~30%;驗證工程師當下年薪在60萬元~150萬元間,跳槽可能加薪10%~15%;CPU/GPU領軍人物當下年薪是150萬元~600萬元,跳槽可能加薪30%~50%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(2017~2018)》顯示,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才為9120元/月,在統計分析的52個行業中排名第6位,較金融、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平均薪資還有較大差距,略高于通信和其他ICT領域薪資。
人才解決方案公司翰德(Hudson)發布的《2022人才趨勢報告》預測,2022年通過跳槽漲薪最高的是芯片行業,保守估計漲幅50%,很多人會高過這個漲幅。具體到崗位,薪資漲幅最高的是智能汽車芯片研發、先進半導體芯片研發,其次是消費應用程序開發師、大數據科學家、商業智能分析師,薪資漲幅在40%以上。另外,智能制造、移動機器人研發崗位薪資漲幅在35%以上,云計算基礎架構崗位薪資漲幅也超過25%。
翰德招聘業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宋倩表示:“芯片人才的培養周期長,技術迭代快,造成市場人才供不應求。只要人才愿意動,每個公司都可以出非常高的薪酬?!?/p>
不過,新泰證券半導體分析師王志偉對記者表示,半導體行業并不缺人,缺的是人才,一個好的集成電路專業人才可能要在行業里摸爬滾打五年以上,但這些人才都集中在大廠里。近幾年,半導體相關企業急劇擴張,新創企業也很多,這也使得應屆生行情漸漲。